• 登录
  • 首页
  • 封面故事
  • 商业
  • 风尚 美容 时尚 明星
  • 生活 文化 美食 旅游
  • 周末 城市 玩物
  • 短片 时事 潮流 艺术
搜索
外国人涌入丹麦结婚,哥本哈根本地人资源收缩
  • 撰文:乔宏明

时间:2025年9月24日

内容来源:周末画报


iWeekly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国新婚夫妇选择前往丹麦登记结婚,部分原因是相较于其他国家,丹麦所需的文件更少,流程也更为简单。哥本哈根市政厅婚姻部门负责人汤姆森(Anita Okkels Birk Thomsen)表示,去年这里共举行了约8000场婚礼,其中超过5000对新人是非常住居民。她指出:“这个数字几乎是五年前的两倍。这些新人来自世界各地。”所以为什么哥本哈根成为最新的结婚圣地?大量外国新婚夫妇的涌入给当地人又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结婚登记流程简单


与其他欧洲国家不同,丹麦为各类伴侣关系提供了简化的婚姻登记流程:无需提供出生证明或单身证明即可获取四个月内有效的在丹结婚许可,仅在离婚文件未明确显示婚姻状态时才需补充民事状况证明。向丹麦家庭法律机构提交申请仅需2100克朗(折合人民币约2363元),符合要求的伴侣可在五个工作日内获得结婚许可证书。非常住居民仅需持有效护照即可赴丹麦完成婚礼。

哥本哈根市政厅

相比之下,在法国结婚就要麻烦得多。根据公共服务网站信息,新人需要填写“婚姻档案”并“建立婚姻记录”。双方需提供身份证、护照或驾照等证件的原件及复印件,以及超过一个月有效期的住址证明——而这还仅是双方均为法国公民时的要求。若其中一方为外国人,市政厅“可能要求提供与国籍相关的特殊文件”,例如“习俗证明”和“单身证明”。若涉及离异情况,则需提交最终离婚判决书或“注明离婚状态的原有家庭登记册”。当所有材料备齐后,证人也需提供包括出生日期地点、职业及身份证件等信息。在完整填写婚姻档案后,申请人须将其提交至举行仪式的市政厅。经档案审核与登记官面谈后,根据市政厅安排确定婚期——需要注意的是,婚礼公告发布后必须经过十天等待期方可举行仪式。最终婚礼必须由市长或其副手主持见证。


欧洲的拉斯维加斯


除了流程简单方便之外,对于一些新人来说,丹麦可能是他们唯一能获得结婚证的地方。比如对于同性伴侣来说,这个北欧国家在LGBTQ+权益包容性方面位居欧洲前列,早在1989年就成为全球首个承认同性民事结合的国家。再比如说对于一些难民来说,回到自己的出生国家取回出生证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巨大的市场需求之下,许多机构现在专门推出了从行政事务代办到酒店与机票预订等一系列“套餐”服务。虽然哥本哈根的衣食住行各方面都不便宜,但对欧洲情侣来说,去丹麦结婚的开销仍要比飞一趟拉斯维加斯要低。其实除了速度之外,丹麦的快速结婚制度与美国拉斯维加斯的对应模式几乎没有相似之处。在哥本哈根市政厅,每场婚礼都在建筑内部一间私密的仪式厅举行。灯光柔和温馨,墙面装饰着传统壁画,窗外可俯瞰飘扬着丹麦国旗的宏伟中庭。这里既没有霓虹闪烁的赌场灯光,也没有模仿猫王的司仪。

在拉斯维加斯结婚

在丹麦结婚虽然很方便,但获得的结婚证书能否在其他国家获得承认仍存疑问。比如欧盟成员国就没有义务去自动认证在其他成员国办理的婚姻,最终是否有效取决于各国当地法律。


与全球情侣争夺有限资源


然而随着外国人的大量涌入,一些哥本哈根当地人发现想要在市政厅里预约一个结婚仪式变得非常困难。


哥本哈根市文化与休闲事务负责人尼加德(Mia Nyegaard)向媒体表示,外国夫妇在该市登记结婚的数量“显著增长”,给本地待婚情侣带来了实际困难。这一情况已促使市政部门着手制定干预方案。尼加德透露,自10月底起,市政厅约40%的婚礼预约档期将优先保障本市居民需求。此外,市议会在夏季休会后还将研讨更多举措,以缓解全市婚礼接待能力的整体压力。

市政厅婚礼

这一政策上的改变其实源于当地官员发现了一个令人尴尬的失误:自2018年以来,市政厅竟向近1.5万对新人(多为外国夫妇)违规收取了约2300万克朗(约合人民币2585万元)的婚礼费用。这些收费主要针对市政厅非工作时段举办的婚礼,这本是市政府为满足需求推出的特殊服务。但丹麦法律规定所有人(包括外国公民)均有权免费使用市政厅举行婚礼。哥本哈根现已取消这些收费,并于本月将退款纳入预算,同时拨款将明年民事婚礼场次从8000场提升至1万场。


这一失误也折射出外国新婚夫妇给哥本哈根市政资源带来的压力:当市政厅婚礼成为国际爆款,本地居民反而需要与全球情侣争夺有限的档期资源。


面对持续高涨的需求,部分官员和婚礼策划师主张恢复收费服务以缓解压力。哥本哈根市议员汤姆森(Louise Theilade Thomsen)表示:“国际新人选择在此成婚极大提升了城市价值,且他们显然不介意支付合理费用。”


图片来自网络

iWeekly周末画报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繁荣的长寿产业:利益与恐惧

“AI不能做什么?”超200名科学家警示AI风险

英国高技派建筑先驱尼古拉斯·格林肖辞世

  • 撰文乔宏明

第30届釜山国际电影节:AI将带来“电影奇点”吗?